鏡頭里的這個人就是公司生產(chǎn)技術部地測辦退休職工蔡福祿,人們都叫他老蔡,都夸他攝影技術好,更稱贊他是愛鳥護鳥的專家和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護者。
蔡福祿在學生時代便與攝影結緣,他經(jīng)常帶著家里的一臺海鷗120相機記錄身邊生活,拍攝風景名勝、自然風光,在自制暗房中潛心研究顯影、定影技術。從黑白膠片到彩色膠卷,再從單反相機過渡到無反數(shù)碼相機,多年來用光影記錄身邊的變化是老蔡最大的興趣與愛好。
2016年,原本專注風光攝影的老蔡受攝友啟發(fā),剛開始嘗試拍攝鳥類,他就被鏡頭里充滿生機的畫面深深吸引。初嘗拍鳥樂趣后,他的攝影方向很快從風光攝影轉向鳥類攝影。不同于靜態(tài)的風光攝影,鳥類拍攝需要具備高速連拍的攝影器材、隱蔽追蹤的技巧,熟悉鳥類習性。為此,他自駕車造訪了長白山、云南高黎貢山、百花嶺、盈江等觀鳥勝地,與多名拍鳥愛好者交流心得。他曾在零下35℃至零下40℃的海拉爾雪地蹲守數(shù)小時,只為捕捉雪鸮的生動瞬間。鳥類攝影不僅是技術挑戰(zhàn),更是與自然的深度對話——只有了解了鳥類的習性,才能定格生命的靈動。
鳥類攝影的艱辛遠超想象。作為公司退休的一名地質工作者,老蔡將工作中嚴謹細致、吃苦耐勞的作風延續(xù)到攝影過程中。為捕捉更多鳥類精彩瞬間,他購買了專業(yè)攝影器材,自學PS、LR等圖片和視頻后期處理軟件,這些專業(yè)技能讓他在影友圈中成為了“技術擔當”。
退休初期,高血壓等慢性病曾給他帶來困擾,是攝影重塑了他的生活。每當背著30多斤設備徒步遼河濕地,自駕25天追拍云南熱帶鳥類,用對鳥的熱愛抵消浮躁。他說:“攝影不是奢侈品,是退休后的‘精神醫(yī)?!!睌z影豐富了退休生活,更成為健康與熱愛的完美平衡。
熱愛環(huán)境保護的老蔡對家鄉(xiāng)生態(tài)變化尤為敏感。在遼河濕地拍攝的8年時間里,他用鏡頭記錄下白鷺筑巢、天鵝越冬等難得一見的生態(tài)景觀,見證了中華秋沙鴨從三三兩兩到如今的成群結隊,這些變化深深觸動了他,他主動擔任環(huán)保義務宣傳員,將“喜鵲捕食戴勝鳥”等珍貴攝影作品分享到“鳥網(wǎng)”、視頻號等平臺,其多幅作品入選公司攝影展覽,其中208個視頻作品入選“鳥網(wǎng)”視頻精華帖、1450幅攝影作品入選精選圖片。
當鏡頭對準振翅的飛鳥,當高速快門定格生動瞬間,一位普通退休職工的生活正與新時代的生態(tài)文明建設同頻共振。老蔡說,拍鳥是熱愛,但期盼的是天更藍、鳥更多、家園更美好。(曹起龍 蔡福祿)